日期:2025-09-26 13:09:09
以东京国立博物馆的藏品为中心,《红翠斗芳菲:宋元明漆器珍品展》特展9月26日起将亮相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,展出流传于日本、如今在国内罕见的百余件中国古代漆器名品。
展览开幕前一天,东京国立博物馆馆长藤原诚来到上海。中午飞机落地后第一时间直奔上海博物馆,一进二楼展厅,就迫不及待走到“宝贝”面前——这些漆器不仅是第一次回中国展出,在收藏地日本也是难得一见。
“东亚地区的历史上,中国文化对周边国家影响深远。”藤原诚说,日本自古以来非常崇尚、向往中国文化,并以此为养分,孕育出自己的独特文化。为此,对来自中国的美术品、工艺品极为珍视。以宋元明漆器为例,在当时的中国是作为日常器具在生活当中被使用的,损耗大、存世少,尤其是宋代的漆器,在国内屈指可数。而同时期东渡日本的中国漆器,是作为观赏之宝物被皇家贵族竞相珍藏并保存、传承下来。
漆器,不仅是华夏文明的璀璨明珠,亦是东亚文化交融的无声见证。“希望通过这个展览,让观众了解原来中国制作的漆器如此精彩,中国的传统艺术如此绚烂!”藤原诚透露,本次展览汇聚的127件宋元明漆器珍品,112件来自日本。其中,珍稀的宋元珍品占比一半以上。
它们中,既有载录于《御道具账》的南宋剔红凤凰牡丹纹长方盒,也有元代黑漆螺钿海水龙纹菱花形盘、戗金云凤纹经函等被定为日本“重要文化财”的臻品。这些承载着宋元明三代能工巧匠卓绝匠心,深融于日本审美体系的艺术瑰宝,历经时光淘洗与异域珍藏,终以无言之美架起跨越时空的文化长桥,向故土诉说东方漆艺的永恒光辉。
除了漆器珍品,藤原诚向记者推荐了两件特别的展品——《髹饰录》蒹葭堂本抄本和德川本抄本。作为目前仅存的一部关于中国古代漆工技术专著,《髹饰录》成书于明代末期,由安徽新安平沙名漆工黄成撰写,后经西塘漆工杨明作注并序。按序文所述,杨明于天启乙丑年(1625)完成补注。
这本书凝聚了早期中国漆匠对工艺美术的探索与归纳,是中外漆器研究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典籍,但原著在中国已散佚,一度人们并不知道它的存在。直到1925年,中国建筑史学家朱启钤在校勘《营造法式》之暇得知在日本保存有此书,遂致函日本学者大村西崖,通过东京美术学校获得该书的副本,校订后于1927年刻版付印,世称丁卯本。2025年是杨明注本《髹饰录》传世400周年,亦是国人重新发现和研究杨明注本《髹饰录》100周年。东京国立博物馆所藏的《髹饰录》两种抄本,都在此次展览中亮相,现场还做了电子版的展示,方便观众查阅。
这是藤原诚第二次踏上上海的土地,第一次是去苏州博物馆,飞机在上海落地然后转车前往苏州,所以此番才是真正意义上首次拜访上海。虽然还没来得及仔细看这座城市,但从机场到酒店的路上,已留下印象:非常繁华的大都市。
“期望通过此次展览,进一步促进日中两国的友好交流。”藤原诚透露,东京国立博物馆与上海博物馆多年来建立并维系着密切往来。两馆曾于2006年、2010年在上海博物馆联合举办《中日书法珍品展》《千年丹青—日本中国藏唐宋元绘画精品展》,于2013年、2016年在东京国立博物馆携手推出《中国绘画的至宝》特展、《与上海博物馆的共同演绎》专题展。双方的人员往来也很频繁,每年都会相互派遣研究人员到对方的博物馆进行学术交流。“相信今后两馆一定会碰出新的火花,我们也非常期待在东京国立博物馆举办上海博物馆的展览。”
易速宝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